“爸妈养你不容易”
看过一个视频,爸爸苦口婆心地教育女儿:“爸爸两天只睡了四个小时,一天只吃一顿饭;开车到工厂,停下车后空调都舍不得吹,只能跑别人仓库里睡一小会儿,就热醒了。36度的高温下,中暑了都没舍得休息,就怕你以后像我这样。”一字一句像是一块块石头压在女儿身上,她满脸愧疚地低下了头,双眼蓄泪。见过很多父母,都喜欢和孩子倾诉生活的艰辛:我天天辛苦赚钱,都是为了你啊;爸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好东西都可着你了;你不努力学习,对得起我们的付出吗?本意是通过卖惨换取孩子的亏欠感,逼迫孩子努力学习。实际上,言语中流露出的付出感牺牲感,会让孩子被愧疚裹挟,充满压力和自责,心理内耗严重。绘本《可以不去工作在家陪我吗》中,有一段很温暖的对话。孩子问:“妈妈,你工作那么辛苦都是因为我吗?”妈妈回答:“不是的,宝贝。工作辛苦是因为工作是辛苦的,不论谁做都会辛苦。就像柠檬是酸的,不论谁咬一口,都会觉得酸。”是啊,成年人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各种疲惫、压力、无奈。可是这和我们的孩子没有关系,他们也不应该被迫接受父母的负能量。不要再和孩子诉说生活的艰辛,以此来引发孩子的愧疚了。为人父母最大的善意,就是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阳光,充满爱的家庭氛围。
“你怎么就考这点分啊?”
一个男孩考了630分(满分700分),全班第四,年级排名也在前20名,但回家还是被父母骂了一顿:“才排全班第四!”“一看你就没努力学习!”无比委屈的他忍不住和父母吵了一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一个人蹲在马路边痛哭。他想不明白,自己到底要怎样,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可。想起《小舍得》里,子悠一直活在妈妈的高期待下,妈妈每天的喜怒哀乐几乎都与他的学习成绩挂钩。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终于走向崩溃,得了抑郁症。在密不透风的家庭环境下,当成绩成了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指标,他就只能不断向内自我攻击,最后压抑成伤。之前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妈妈收到了女儿的一条信息:“你会不会觉得生了一个很垃圾的小孩?”妈妈暖心回复道:“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自己尽全力就好。”女儿依然表示苦恼,说如果成绩不好,就没有工作了。这时妈妈的高光发言出现了:“有工作啊,你可以开个下午茶小店,你可以去做民宿管家……你可以做的事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吃好、喝好、睡好,人来到这世上就是要不断地体验。”拥有这样的妈妈,是孩子的幸运。请让孩子知道,无论他成绩好坏,你都永远爱他,做他最坚强的后盾。这才是对孩子最真挚、最无私的爱。
“你有啥好抑郁的?”
看过这样一个新闻。贵阳一位13岁的男孩患上了重度抑郁,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来。原来,男孩的学习成绩本来挺不错,在班上名列前茅。母亲却总觉得孩子不够努力,不断给他施加压力,告诉他家里多么不容易,一定要考上好大学改变家庭等等。重压之下,孩子成绩开始退步,内心极度自责,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讽刺的是,在他确诊后,他的妈妈还在病床边喋喋不休:“你有啥好抑郁的,我们挣点钱,全都给你花了,我们现在这么辛苦,不都是为了你吗?我们一天天的压力多大啊,你还抑郁了,你愁死我算了。”简直让人心寒。孩子本来就抑郁了,父母的不理解、不接纳无疑是雪上加霜。当一个孩子开始抑郁的时候,最可怕的不是内心的压抑和痛苦,而是来自最亲近的人的那份不相信和不接纳。其实每个“生病”的孩子,之前都可能跟父母发出过求救信号:妈妈,我最近感觉心里不太舒服,什么事都不想做;妈妈我好累啊,明天可不可以不去上学?可是很多父母不仅选择性地忽视了孩子的痛苦,还反过来说孩子矫情、不懂事。要知道,抑郁并不是小孩的“无理取闹”。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疾病,最需要的是足够的正视和包容。当孩子有抑郁倾向时,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告诉他“我理解你”、“我一直都在”。父母的共情和理解,对孩子来说,就是莫大的鼓舞。
诗人安琪洛说过:言辞就像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入肉眼所不能见的生命领域。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说话方式,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掌握积极正向的话术,在日常沟通中给予孩子力量,才能帮助他们更积极、快乐地生活。希望未来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变成一股连绵轻柔的细流,推动孩子勇敢向前,乘风破浪。
好评 ![]() |
|
0% | 0 |
中评 ![]() |
|
0% | 0 |
差评 ![]() |
|
0% | 0 |
12320健康信息服务平台 | 心理在线 | 简单心理 | 525心理网 | 壹心理 | 咨询中国 | 成都心灵之家心理咨询中心 | 心理_99健康网 | 心友网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绿园区宇原心理咨询中心
电话: 邮箱: